從漢服熱引領傳統服飾關注到國學院設立帶來國學熱,從故宮口紅受追捧到國家寶藏帶來民族自信,再到京劇、臉譜、剪紙等文化不斷對外輸出……當下,傳統文化的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認知,然而,在傳統文化發展受到重視的同時,也不得不看到,還存在“以洋為尚”的全盤西化傾向及過度商業化導致傳統文化內涵曲解、異化等現象,嚴重影響傳統文化的發展。因此,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勢在必行。
加大保護力度,築牢傳統文化發展之基。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精華凝聚,有着一脈相承的歷史基因,能否樹立保護意識、完善保護舉措、加大保護力度,關係傳統文化的發展與傳承,是文化自信樹立的基石。然而,當前一些地方對文化保護的不夠重視:保護傳統文化就是原樣複製的誤區,導致“山寨”文物頻現;缺乏資金投入,導致保護水平差;保護方法不當,導致建設性破壞;忽視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,出現非遺傳承後繼無人等問題,導致傳統文化受損。因此,政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,為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,提供堅實的資金基礎,同時,也要加大宣傳力度和人才培養,提高全社會的保護意識,以全社會的力量,助推文化保護。
不斷進行創新,注入傳統文化發展之源。苟日新、日日新、又日新,傳統文化要想不用不竭的生命力,離不開不斷的創新,加大創新既可以是內容的創新,也可是形式的創新,以實現與時俱進、符合當下時代潮流的目的。從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引發人們對文物的反思,到《詩詞大會》激發了人們對唐詩、宋詞、元曲的欣賞,再到李子柒利用短視頻弘揚農耕文化、網紅利用短視頻演奏古箏、嗩吶等節目……利用形式,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播;從春節全民網絡“發紅包”到將民俗節、晚會等融入傳統文化,實現全民樂享節日氛圍……充實的節日內容,讓節日煥發新的生命力。因此,要加大創新的包容與支持,鼓勵利用高科技,加大形式創新,拓展文化內涵,為傳統文化助力。
在經濟實力不斷髮展的今天,提高文化軟實力、推進文化走出去,築牢文化自信是時代發展之要。而文化自信的樹立離不開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繼承,這就需要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,同時也要加大保護,築牢傳統文化之基。讓政府、社會和個人共同攜手,為傳統文化的發展助力!
聲明:本站點發布的來源標註為“香港跨境物流”的文章,版權均屬香港跨境物流所有,未經允許不得轉載。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蒐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02-25
02-25
02-24
02-24
02-23
02-20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
02-25